关于春节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经典3篇)

时间:2019-09-08 09:48: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人们最热烈期盼的节日。春节不仅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为了更好地了解春节的民风民俗,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是贴对联。对联是一种用纸张写成的对仗文字,贴在门楣上,寓意吉祥。人们相信,贴上对联可以带来好运和吉祥。我们发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贴对联已经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习俗,人们会在春节前几天开始准备对联,并在除夕夜贴上。这一传统的民俗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强烈的生命力。

此外,春节期间的烟花爆竹也是一大特色。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烟花爆竹在春节期间仍然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人们认为烟花爆竹可以驱邪辟邪,带来好运和吉祥。然而,由于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城市管理的严格,一些城市已经限制了烟花爆竹的放放。尽管如此,许多人仍然会在春节期间购买烟花爆竹,以庆祝节日。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例如,人们会祭拜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和幸福。此外,人们还会祭祀土地神和财神,以求丰收和财富。这些祭祀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春节的民风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热爱的节日习俗。贴对联、放烟花爆竹和祭祀活动都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我们希望这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春节的民风民俗。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热烈期盼的节日之一。春节的民风民俗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民俗之一是大扫除。大扫除是指在春节前,人们会彻底清扫家中的灰尘和杂物,以迎接新的一年。人们相信,大扫除可以除去旧年的晦气,为新年的到来做好准备。我们发现,大扫除不仅在家庭中普遍存在,也在学校和办公场所中得到重视。这一民俗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卫生环境,还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此外,春节期间的拜年也是一大特色。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亲自或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拜访亲友,以祝福对方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我们发现,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人们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拜访亲友,并交换红包以表达祝福。这一民俗活动不仅有助于加强人际关系,也代表着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此外,我们还发现春节期间的庙会和花市非常受欢迎。庙会是指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到寺庙附近的集市上购买年货、品尝美食、参加传统文化表演等活动。花市则是指人们在春节期间会去花市购买各种鲜花和植物,以祈求新的一年花开富贵。这些庙会和花市不仅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娱乐,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体现。

总之,春节的民风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热爱的节日习俗。大扫除、拜年和庙会花市都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我们希望这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春节的民风民俗。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篇三

了解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方式

1.利用谈话的方式,询问长辈。

2.跟爸爸妈妈打理家务,亲自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四、调查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妈妈早早把我叫起来,叫我和她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庭院的旮旮旯旯彻彻底底地清扫一遍。我很疑惑,问妈妈为啥打扫这般早哩?

妈妈告诉我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不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在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听妈妈这么一讲,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习俗寄托着人们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妈妈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妈妈,‘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傻孩子,这是因为‘福’到来了。”

“妈妈,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用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

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王安石“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豆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聚在一起守岁,共同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爸爸说:“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聚,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家人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在这个激动的时刻,我们边看春晚,边吃东西,谈笑风生。

4、放爆竹

第二天一大早,哥哥就去点响了爆竹,“啪”“啪”……声音真响,我赶紧捂住了耳朵。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巴巴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质筒,也称爆仗或炮仗。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炮,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声总是连绵不断。

5、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穿着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兔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互祝贺,称为“团拜。”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拱手作揖,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

五、调查结论

我们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当然不止这么几种,但唯有一个是不变的,它承载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