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最新3篇】

时间:2016-02-06 05:23: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篇一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本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整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2. 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3. 理解和运用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4. 通过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整数的加减运算。

2.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4. 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整数的加减运算是本册的重点,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情况下的运算规则。

2. 分数的乘除运算是本册的难点,需要学生掌握运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运算规则。

2.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教学软件和多媒体工具,提供直观的图像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五、教学步骤

1. 引入知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理解和掌握整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3. 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4. 理解和运用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5. 综合运用各种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和复习:对本册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利用作业和期中、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本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

1. 教科书: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

2. 多媒体工具:教学软件、投影仪等。

八、教学总结

通过本教学计划,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取得进步。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篇二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和熟练掌握整数的乘除运算规则。

2. 掌握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方法。

3. 理解和运用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整数的乘除运算。

2. 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

3. 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整数的乘除运算是本册的重点,需要学生掌握运算规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是本册的难点,需要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运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运算规则。

2.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教学软件和多媒体工具,提供直观的图像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五、教学步骤

1. 引入知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整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理解和熟练掌握整数的乘除运算规则。

3. 掌握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4. 理解和运用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 综合运用各种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和复习:对本册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利用作业和期中、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本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

1. 教科书: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

2. 多媒体工具:教学软件、投影仪等。

八、教学总结

通过本教学计划,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篇三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

各班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二、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和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学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方法与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本册各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要求

内容

单元教学结束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数学概念

25%以内

20%以内

整数、小数、分数的口算

5%以内

85%达到每分4题

四则混合运算

20%以内

5%以内

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

30%以内

25%以内

三、教学措施

1、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①把比例尺移到比例的概念之后教学,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又便于学生运用解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②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增加两个概念的联系和相比。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的理解更好的判断实际问题中哪些量成正比例关系,那些量成反比例关系,即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或积一定来定义。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

变化而变化有鲜明的印象。③在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最后增加了不同知识解的例题和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操作,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每一个形体时,都引导学生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使学生看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不仅对所学的形体特征加深了认识,对周围一些表面具有各种曲面的形体也提高了认识,此外,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另一方面也应适当加强实际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3、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为此,每个例题中在统计图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表或看图回答,逐步培养学生看懂统计图表和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安排练习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少安排独立完成的,以免对制作统计图表要求太高。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得数学知识系统化

5、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四、具体做法

1、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应经常研讨数学教学中的教材,开展互相听课的制度,共同探讨最佳的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准备根据教材中的所需的教具与学具,为了学生能比较直观的观察,这样极有利于学生的直观认识,有利于教学。想方设法制作教具,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多制一些口算卡片,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又可以反复的使用。

3、狠抓“差生”的转化,对于差生的学习不能放松,首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缺补差,使他们也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水平。也可以让好带差,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各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及判断。

关键:通过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2、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难点:应用本节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关键: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对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有目的,有步骤、有程序的引导,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3、重点:使学生会看统计图表,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难点:绘制复式统计图。

4、重点: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混合运算。

②复合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几何形体的知识。

③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并融会贯通。

②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各类应用题分析,寻求灵活解答应用题的途径。

③发挥教材的内在智能因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5、关键:

掌握小学阶段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以及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

六、教学进度

单元

课目

起讫日期

周次

课时

节次

备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月1日—4日

2

4

14

①三月八日放假半天

②五一黄金周放假七天

③六月一日开展活动一天

④第十周期中考试⑤六月三日至十七日期末复习考试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月7—2月11日

3

4

比例的应用

3月14日—15日

4

2

整理和复习

3月16日—17日

4

2

机动

5

2

圆柱

3月22日—25日

5

4

13

圆锥

3月28日—4月1日

6

3

整理和复习

4月4日—8日

7

4

机动

8

2

统计表

4月 13—14日

8

2

10

统计图

8 — 9

6

机动

4月25—4月26日

10

2

数和数的运算

4月27日—5月10日

10~11

6

23

代数初步知识

5月11日—13日

12

3

应用题

13

5

量的计量

5月23日—24日

14

2

几何的初步知识

5月25日—5月31日

14~15

5

简单的统计

6月2日—3日

15

2

总复习

6月3日—6月17日

15~ 17

11

11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