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错觉【最新3篇】

时间:2017-08-05 03:12: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互联网时代下的错觉 篇一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信息的爆炸。然而,与此同时,互联网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错觉。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需要的知识,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但实际上,这种错觉可能会让我们迷失方向。

首先,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庞大的信息池。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轻松地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从新闻到知识,从娱乐到社交。然而,这种便利也使得我们容易陷入信息过载的困境。我们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浏览社交媒体上,看着朋友们的照片和状态更新,而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事情。我们可能会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主动去思考和分析。这种错觉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了解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但实际上我们只是了解了一小部分表面信息。

其次,互联网让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变得无所不能。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学习新的技能,连接到全球范围内的人群,甚至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然而,这种错觉让我们忽视了成功背后的努力和坚持。我们往往只看到了成功者的辉煌,而忽视了他们在背后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我们以为只要有互联网的支持,我们就能轻松地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成功需要更多的因素,而不仅仅是互联网的力量。

最后,互联网让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永远保持连接和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平台与朋友、家人和陌生人保持联系。然而,这种错觉让我们忽视了真实的人际关系和沟通的重要性。虽然互联网可以带来便利,但它无法代替真实的面对面交流。我们可能会陷入虚拟的世界,忽略了身边真正重要的人和事物。这种错觉会让我们变得孤立和疏离,无法真正体验到人际关系的温暖和亲密。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错觉,并加以纠正。我们需要学会过滤信息,挑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我们需要明白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而不仅仅依赖于互联网的力量。我们需要找到平衡,将互联网作为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便利,而不会被错觉所困扰。

互联网时代下的错觉 篇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机遇,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错觉。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需要的知识,但实际上,这种错觉可能会让我们陷入盲目自信的陷阱。

首先,互联网让我们相信我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到所有需要的知识。通过搜索引擎,我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从新闻到知识,从娱乐到学习。然而,这种便利也使得我们容易陷入知识的表面化。我们可能只是浏览了一些摘要和标题,而没有深入去了解背后的真相和细节。我们可能会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无法辨别真假和可信度。这种错觉让我们以为自己已经了解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但实际上我们只是了解了一小部分片面的信息。

其次,互联网让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成为专家。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轻松地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和教程学习编程、设计、音乐等各种技能。然而,这种错觉让我们忽视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虽然互联网可以提供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但要成为真正的专家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学习。我们往往只看到了成功人士的成果,而忽视了他们背后的努力和经验积累。这种错觉让我们以为只要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就可以成为专家,而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复杂性和深度。

最后,互联网让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成为网络红人。通过社交平台,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吸引大量的粉丝和关注。然而,这种错觉让我们忽视了成功背后的努力和付出。我们往往只看到了网络红人的光鲜亮丽,而忽视了他们在背后的辛勤努力和精心策划。我们以为只要在互联网上秀出自己,就可以成为网红,而忽视了真正的才华和价值。这种错觉让我们变得追求短暂的虚荣和表面的成功,而忽视了真正的内涵和长久的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错觉,并加以纠正。我们需要学会深入思考和分析,不仅仅是表面的浏览和了解。我们需要明白成为专家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学习,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我们需要关注真正的才华和价值,而不仅仅是追求短暂的虚荣和表面的成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互联网时代中获得真正的收获和成长。

互联网时代下的错觉 篇三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网络直播聚焦的大量关注,热搜榜的时时更新,VR把现实与虚拟结合,网购在双十一的彻夜狂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与秩序,“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被彻底打破,并在此废墟上,人们建立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站在互联网天空下的我们享有了在宽度、高度、广度上过去都无法企及的生活,于是,我们坚信着,互联网将带领全球人民走向更舒适、便捷、高端的未来。

可是,随着互联网在日常生活的深入,你有没有在某一时刻,望着发光的屏幕,怅然若失之感席卷心灵,我们看世界的眼似乎被笼上了迷雾,不可言说的什么在悄无声息地流失。于是此刻,你不禁发出质问:当下的网络的自由,真实,热闹是否都只是一种错觉?

是的,我想。因为我越发感到我的精神思维被一张无形的网紧紧束缚住了,并且,我无从逃离。

随着知乎,新浪微博等平台的营运而生,网络提供给我们广大的平台发表言论,似乎也做到了:即使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然而大到越来越多的规范网络言行的规定出台,小到QQ群里有被禁言的功能,无不表明了无论在何处,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畅所欲言必须在被允许范围之内。更烦心的是,我们在发说说,发微博的时候有时还需小心翼翼,反复思量。这种情况在公众人物身上体现得更是明显,一个无意之举,无心之言也可能遭到数不胜数的是非评论,甚至遭受网络暴力的打击,原本是简单地利用网络表达心情,却被有心之

人不断发酵,无中生有出许多误会,因而他们只能请专业助理细细打磨之后才敢在公众平台上发声。这样的发声早已失去它原初的真诚,只剩下八面玲珑的油滑表达,其意义,不可避免地被本末倒置了。

真正自由的表达应是个性化的。剖开表象,我们将惊奇地发现我们的思维与表达是被潮流所裹挟,所束缚的,被格式化才是背后的真相。譬如,我们的言语充斥着网上最新热词,悲伤欲泣是要说“蓝瘦香菇”,震惊而不知所措要说“一脸懵逼”等等,在表达方式上徐徐道来的长篇转换成了段子,是因为作者知道流连于网络世界的人思考的浅显化、碎片化促使他们拒绝需要耐心阅读的文章,滑动手指翻几下发现文章还没到底就干脆关闭了。

的确,我们接收的知识量远远地超越了从前,每一秒都有一条新鲜的资讯出炉,每一秒都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诞生。在这鱼目混杂,良莠不齐的互联网洪流之中,有多少信息是真实可信,有依有据的?谁能确认耸人听闻的爆料不是网络推手一手操作的成果?

“教育的鸡汤不要端起来就喝”——之前一篇言之凿凿名为《哈佛大学凌晨四点半的景象》的文章在网上疯传,阅读量突破十万,后来还有同名书籍公开出版,于是我们深受启发: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而在今年九月,中国留学生通过自己在哈佛商学院的经历证明此为“假鸡汤”,被颠倒黑白的“哈佛凌晨四点半”骗到的网民缺乏的是理性与清醒。无独有偶,震惊娱乐圈的“王宝强妻子马蓉出轨经纪人宋喆”爆出前,最先爆出的消息是“王宝强包养三个女大学生”,消息一出,便引来媒体狂轰滥炸的猜测,使事情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什么是真?什么可信?网民们的疑惑与忧虑正反映了互联网中浩大的信息流的可信度之低。同时,无知的力量是强大的,杜撰出的信息也会广为流传,也会被缺乏思考的人接受相信,那么,人类对于真理永无止境的探索怎样在媒体的大搞嘘头、造假弄虚中前行?

2016年的暑假,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对全国1937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报告显示,55.06%的大学生表示暑假基本宅在家刷手机度过,67.19%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有手机依赖症。这样的结果着实令人遗憾。而我们不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吗?我们总觉着,在广大的互联网世界中我们能够获取慰藉与关注,朋友的点赞,评论,留言,信息秒回都能让我们感到充实、不寂寞。

试问,我们的内心真的因此而丰盈了吗?在这虚假的热闹后面,在离开了网络交流平台后,我们只有一次比一次更明显、更激烈的空虚与孤寂。刷微博刷的是存在感,发说说实则在求关注,花大量时间在互联网世界交流,而对现实生活中父母朋友表现出的交谈欲望视而不见,这种饮鸩止渴的作法终有一天会使我们离不开网络,即意味着在没有网络的时候只能沉入的无尽空虚怅然。

同时,媒体也不应该放弃职业的坚守,为博取浏览量而想方设法让网民沉迷于产品使用,毕竟“任何一个产品都只是一个工具,好的产品应该最高效地完成用户的需求,然后离开”。

我们自以为在互联网时代下自由,丰富,温暖,却被短小精悍的微博、异军突起的网综、碎片化的阅读、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短视频裹挟,淹没,改变。我们无法避免这样的改变,但既然拨开迷雾,打破了错觉,我们就不得不清醒冷静地告诉自己——

不要把目光只停留在头条资讯上而舍弃与友人的围炉夜谈;

不要把思考交付给媒体而疏于甚至放弃怀疑批判;

不要在互联网时代失去远行的能力。

我们应该站在大地,分享这个世界,并触摸天空。

互联网时代下的错觉【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