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山东沂源县是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优选3篇)

时间:2014-02-01 05:15: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七夕山东沂源县是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 篇一

七夕节,又称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而山东沂源县作为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更是七夕节庆祝活动的热门景点之一。这里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感受这个古老传说的魅力。

据传说,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故事之一。故事中,牛郎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夫,而织女则是天上的仙女。两人相爱,却因为天河的阻隔而无法在一起。每年的七夕夜,只有天上的一条银河上的鹊桥才会连接起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会。这个传说代表了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坚持,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沂源县在这个传说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显示,沂源县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在沂源县的一些古代文化遗址中,人们发现了许多关于牛郎织女的艺术作品和文物,这些都是人们对这个传说的真实记录。这些文物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牛郎织女传说的了解,也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

沂源县也因此而成为了七夕节的热门景点之一。每年的七夕节,沂源县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人们可以参观牛郎织女的文化展览,聆听关于这个传说的讲解,还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舞台表演和文艺演出。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古老传说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七夕节浪漫的氛围。

除了七夕节的庆祝活动,沂源县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这里的自然风光优美,山水相映,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山间,欣赏到壮丽的自然景色,也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感受到浓厚的地方风情。这些都让沂源县成为了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总之,七夕山东沂源县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是一个充满浪漫和魅力的地方。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老传说的魅力,还可以享受到七夕节的庆祝活动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无论是情侣还是家人,都可以在这里度过一个难忘的假期。

七夕山东沂源县是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 篇二

七夕山东沂源县是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这个古老的传说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的象征。而沂源县作为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这个独特的文化遗产。

沂源县的牛郎织女传说源远流长。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沂源县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在这个古老的传说中,牛郎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夫,而织女则是天上的仙女。两人相爱,却因为天河的阻隔而无法在一起。每年的七夕夜,只有天上的一条银河上的鹊桥才会连接起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会。这个传说代表了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坚持,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沂源县作为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里的一些古代文化遗址中,人们发现了许多关于牛郎织女的艺术作品和文物,这些都是人们对这个传说的真实记录。这些文物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牛郎织女传说的了解,也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

每年的七夕节,沂源县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人们可以参观牛郎织女的文化展览,聆听关于这个传说的讲解,还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舞台表演和文艺演出。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古老传说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七夕节浪漫的氛围。

除了七夕节的庆祝活动,沂源县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这里的自然风光优美,山水相映,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山间,欣赏到壮丽的自然景色,也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感受到浓厚的地方风情。这些都让沂源县成为了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总之,七夕山东沂源县作为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这个独特的文化遗产。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老传说的魅力,还可以享受到七夕节的庆祝活动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无论是情侣还是家人,都可以在这里度过一个难忘的假期。

七夕山东沂源县是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 篇三

牛郎织女传说出自山东沂源县燕崖乡,在沂源县有个说法“天上银河,地上沂河”,沂河是沂源县境内的一条河流。在沂源县燕崖乡河两岸建有织女洞和牛郎庙和天上牛郎织女隔银河相望一样,是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这里被称为“中国爱情文化发源地”。

牛郎庙位于沂河东岸,建于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原为一幢二层阁楼式建筑,青砖碧瓦,彩绘斗拱,庙内塑有牛郎及其子女像,旁卧金牛塑像一尊。现有建筑为近几年重修。牛郎庙旁边有个叫牛郎官庄的村子,村里的人大部分姓“孙”,与牛郎(孙守义)刚好同姓。孙氏祖先从明末开始迁入牛郎官庄,村里人以牛郎后代自居,并历代传承牛郎织女故事,养蚕、织布、“乞巧”、取双七水等习俗沿袭至今。

织女洞始建于宋代,位于沂河西岸,与牛郎庙隔河相望,建在大贤山东北麓高40多米处悬崖绝壁上。旧《沂水县志》记载:“县西北百三十里,沂水经其东北崖畔,有织女洞,自顶至麓古柏森列,逶迤三四里,旧志名凤凰山。山有织女洞,临沂水,高峻险绝,莫敢俯瞰。转眺而北一瀑飞来,势若游龙”。织女洞口是二层楼阁式古建筑,青砖灰瓦,朱门绿窗,构思维妙,精巧玲珑,门楣上镌有“织女仙洞”四字,远远望去,犹如空中楼阁。洞内存有历代石碑,最早为宋代。二层正中坐有织女和王母的彩色塑像,左侧为织女寝室。二层窗户正对着河对岸的牛郎庙,可以让端坐在此的织女天天看到牛郎。

织女洞南有两根银杏树,其中一棵据说有1400多年的历史,极为罕见的是,这棵银杏20%的果实是结在叶片上的,被称为“叶籽银杏”,这在全国只有一棵,有专家研究认为它是一种植物返祖现象。

历代文人过织女洞时留下了诸多印记。在织女洞门楼内墙壁上有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织女洞南面峭壁上,镌刻着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沂水知县白锡元手书“钟灵毓秀”四个大字。

仙女洞口一侧立有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沂水人王松亭所题、云溪处士孟天荣书《登织女台》诗碑,其诗曰:

高攀石凳赴仙关,洞口如逢列宿还。

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间。

纵知机杼此中有,哪信鹊桥渡后闲。

我欲乘槎谁接引,客星高听水潺潺。

天孙台上望仙楼,危槛平临景物幽。

山径南随林麓转,沂河东折古今流。

泉溪声急晴疑雨,松柏风寒夏亦秋。

但于此间得少趣,寻源何事问牵牛。

织女洞和牛郎庙是全国唯一一处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古建筑遗址,沂源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可上溯到西周时期,而沂源七夕节始于公元前206年的汉代(据林一苇考证)。2007年8月,沂源县被中国民俗学会授予“牛郎织女传说之乡”。2008年6月,“牛郎织女传说”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孙泉和叶籽银杏的传说

王母娘娘因织女嫁给牛郎,大怒,决定不要这个女儿。但事后又想织女,忍不住就悄悄来看望织女,走到织女洞南约100米处,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看着女儿落下泪来,泪水滴在岩石上,很快变成一眼泉水,王母娘娘抚摸着身边一棵小树说:“这仙泉是专为织女而设的,你在此守望它,让它永远清澈、甘甜。”这就是天孙泉。泉水水质清醇、甘甜,久旱不涸,大雨不溢,严寒不冻,清澈甘冽。天孙泉原为唐代道教道场迎仙观遗址。

王母娘娘走后的次日,织女发现仙泉,低头喝水时,不小心头上一颗宝珠掉在了泉水中,织女仔细寻找,怎么也找不到。这时忽然刮起了一阵风,泉边那棵小树树叶被吹得沙沙作响,织女抬起头,见此树叶非常奇特,如同美丽的扇形。再仔细一看,却发现自己丢失的宝珠竟托在树叶上,织女禁不住感叹:“树啊,树啊,你虽然给我呈上宝珠,但我与牛郎哥身居两地,戴漂亮的宝珠又有何意思呢?你先为我收藏吧,待到七月七日与牛郎哥相逢的时候我再戴吧!”七月七日,织女到天孙泉小树旁来取宝珠,发现每个树叶上都托着一个如同宝珠样的仙果,织女采摘了一颗品尝,味道鲜美、清香,吃下后顿

感神清气爽。织女随手摘了一些,给牛郎和他们的孩子们带去。年复一年,牛郎和织女的后代结婚生子,在牛郎庙旁安家,逐渐发展成了牛郎村,而天孙泉旁的小树也已变成了参天大树,每年的夏天树上都会在叶面上结出无数颗果实来。

牛郎庙由来的传说

相传明朝中期,现在的香泉北塘(音:宕)村西面有一个谢家坟,坟旁住着一户姓谢的人家,家中只有一个小男孩,叫谢阿三,生活十分贫苦,自幼失去父母,孤苦伶仃,7、8岁就到人家放牛,村里人都叫他“牛郎”。

牛郎替人家放牛,从不讲工钱,随便给他多少,他从不嫌弃,主要是为了弄口饭吃吃。他从小聪明、诚实、乐于助人,虽说替人家放牛,放牛回来还替人家做其他事,别人家叫他做的事情,他也总是乐意去做,而且从来不做坏事。他自己虽然贫困,但平时节衣缩食,经常接济有困难的人家,从不求报答。有一天,主人家田里少了黄瓜,便无端怀疑是牛郎偷的,将他臭骂一顿,并把他辞退,不再叫他放牛了。牛郎虽然冤枉,但从为申辩,知情者笑他是“痴鬼”,他却若无其事。

后来村里少了东西,便都认为是牛郎所偷,他总是承担责任,赔偿损失。

有一年,夏秋之际,天很长时间不下雨,田里干得裂了缝,田里种的东西也都枯萎。突然,在一天夜里,雷电交加,下起了大雨,牛郎在夜里起床,披着蓑衣,戴着凉帽,冒雨到田里,把当地人家稻田埂上缺口全部筑好。天亮后,村里人到田里一看,每块田地都盛满了水,认为是神仙所助,牛郎却默不作声。想到村里人的所作所为,牛郎很是伤心,恨世道太不公正,决心削发到当地的“童兴禅院”做和尚,修道行,精心钻研佛法。

明万历亥年正月25日,当时做和尚的牛郎,年已古稀且已修道得行,便扎了100多个芦苇花环,放在庵的四周,他烧香上烛,沐浴净身后,端坐庵中间,举火烧环,当即烟雾腾腾,四周的男女老少远远看见一只鹤脚踏祥云,腾空而起,从庵内向空中慢慢上升,向西方飞去,而牛郎亦安然闭上了眼睛。

牛郎逝死后,有一小孩在地上掘得一铜人,是牛郎的金身,村里人见了,无不感到讶异,当地人认为牛郎已得到成仙。后由陈镒等人筹集资金,一面将牛郎安葬,一面修整寺庙,把牛郎的金身像安放在神牛阿罗汉之南,寺庙也由此更名为“牛郎庙”。

七夕山东沂源县是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