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优选6篇)

时间:2016-01-08 04:26: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 篇一

教案名称:《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阅读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和主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德价值观,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1.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故事的文本材料。

2. 与故事相关的道德价值观和主题的讨论素材。

3. 适当的教学媒体和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关于豆荚和豆子的常识,为学生创设情境。

2. 阅读故事:学生阅读《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故事,可以分组阅读或个人阅读。

3. 理解故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和主题,例如豆荚代表团结和合作,五粒豆代表多样性和个性等。

4. 深入思考:教师提出一些道德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尊重并接纳不同的意见和个性,如何解决集体和个人的矛盾等。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5. 道德价值观的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故事中所体现的道德价值观,例如友爱、合作、包容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价值观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6. 个人写作:学生可以选择一个道德问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分享给同学。

7. 总结和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故事和道德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和讨论,比较不同故事中的道德价值观和主题。

2.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寓言故事,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模拟故事中的情节和对话,深入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道德问题。

评估方式:

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的积极程度。

2. 学生个人写作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于故事和道德问题的理解和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解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和主题,还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德价值观,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同时,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本教案。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 篇三

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3、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1、交流精彩导读: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

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提出疑难问题。

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

(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1)师演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小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

2、小豆荚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小豆们说,先说一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 篇四

1、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的魅力。

2、激发“学贵有疑”的兴趣,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把自己的疑惑写下来。

3、整理小组成员提的问题,说说问题是从哪个角度提出的,然后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解决问题,体会童话的魅力。

一、激情导入,复习旧知

1、听写字词。

豌豆按照舒适恐怕玩具枪耐心

玻璃探出愉快盘绕曾经

2、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什么来写的?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导语: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1、豌豆在豆荚里的位置是怎样安排的?

(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

2、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具体说明了它们想出去的理由?

(“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的理由。)

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1)小组展开讨论。

(2)汇报交流。

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指名读、分角色读。

(板书:第一粒:飞向世界;第二粒:飞进太阳;第三、四粒:飞得最远;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4、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

前四粒豆:妄自尊大。(板书:妄自尊大)

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板书:随遇而安)

5、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长得很好,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

6、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小组讨论,交流感受。

7、“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为什么母亲不相信?(这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爱的体现。)

8、你怎样理解“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一段?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起战胜病魔的勇气。朗读时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9、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怎样了?指名朗读。(板书:被吃掉了落到脏水沟里)

总结:同学们,我们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根据问题的引导进行的。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试着提出问题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

三、整合阅读“语文主题学习”图书四年级上册1《慧眼观天下》第67页《最有意义的生活》

过渡:第五粒豌豆因为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希望和力量,所以它的存在更有意义。现在我们再来读一篇文章《最有意义的生活》,边读边想,试着提出问题。

1、自主读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尝试提出问题。

2、小组讨论:问题都是针对哪方面的?

3、谁的问题更有价值,能更好地让我们理解文章?

四、课堂小结

1、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2、汇报交流。

总结:我们尝试着提出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从阅读当中找到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明白了提问和思考的意义及价值。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飞向世界被吃掉了

第二粒:飞进太阳落到脏水沟里妄自尊大

第三、四粒:飞得最远被吃掉了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株植物随遇而安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 篇五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体会五粒豌豆的不同志向和结果。

4、感受第五粒豌豆给小女孩带来的生机和愉快。

1、区分不同豌豆的生活态度。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1、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及内心活动。

2、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多媒体

2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

一、揭示课题

1、师出示谜语,生猜谜底。

两头尖尖,肚儿圆圆,脾气不小,内藏元宝。

(豌豆)

2、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出来了,正是豌豆,那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豌豆荚图)?谁能形容一下它。(颜色碧绿碧绿地像翡翠;形状像小船。)

二、介绍作者

同学们的比喻真贴切,伟大的童话作家也写过小豌豆的故事,其中一个豌豆还拯救了一个小女孩的生命,想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我们把课本翻到16页。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崭露才华。由于作者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打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

三、检测预习

1、指名学生读生字词,师订正错误读音。

2、展示生字词,播放音频,生跟读。

豌按僵预揭啪苔囚框溢

3、师出示会写的字笔顺,生看完后,自己在田字格里写一次,师巡视。

豌按舒适恐僵硬枪耐探愉曾

4、师指名学生读生字词。

四、初读课文

1、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五粒豌豆的的理想是什么?

(3)文章如何分段?

2、指名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生交流讨论第三个问题,选取小组代表发言。师订正指导后出示答案。

第一部分(1—2):写五粒豌豆在一起的生活。

第二部分(3—12):写五粒豌豆被玩具枪射向不同地方生活。

第三部分(13—21):写第五粒豌豆和小女孩的故事。

第四部分(22—24):写五粒豌豆不同的结局。

五、整体感知

1、生归纳出五粒豌豆的理想和结局。

2、师总结:

第一粒豌豆→要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被鸽子吃掉;第二粒豌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掉进脏水沟;第三、四粒豌豆→想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被鸽子吃掉;第五粒豌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生根发芽。

六、课堂小结

师:人生在世,总要有理想支撑,不同的理想态度决定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五粒豌豆怀着不同的理想出发,它们的结局差异也很大,你能知道为什么吗?同学们在课后想一想为什么?再想想你的理想是什么?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

内容

一、温故知新

1、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五粒豌豆的的理想,也让大家去思考了自己的理想,现在哪位同学勇敢地说出你的理想。

2、生回答,师鼓励。

3、师:上节课我们还遗留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们的结局差距这么多呢?所以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探讨吧!

二、研读课文

1、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

(2)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具体说明了想出去的理由?(“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

(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①小组展开讨论。

②汇报交流。指名读、分角色读。

③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4)它们的理想分别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

(5)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长得很好,为什么?

①小组交流汇报。

②师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力的顽强。

(6)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小组讨论,交流感受。(一方面是从母亲的话语中看出豌豆苗生命的顽强,二是指一株豌豆苗给小女孩带来的生机。)

(7)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①生通过小女孩在豌豆来前后的变化和豌豆的生长体会其含义。

②指名生回答,师指导补充。

③师揭示答案:小姑娘受到豌豆生长的激励逐渐变得好转以及快乐生活,母亲也因为女儿的变化而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三、重点探究

1、生思考以下问题,同桌间交流探讨:

(1)水沟里的小豌豆认为自己是“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一粒“,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不同意。这只是水沟里的小豌豆的自我吹嘘。)

(2)五粒豌豆中哪一粒最值得称赞,为什么?(第五粒小豌豆才是最了不起的,因为它生根、长出了小叶子、开花,不仅使自己实现了价值更是激励了小姑娘,让她身体逐渐好转,所以第五粒豌豆最值得称赞。)

2、生汇报,师总结。

四、课文主旨

课文通过描写五粒豌豆的不同愿望以及遭遇,重点介绍了第五粒豌豆生根、长叶、开花的过程以及给小姑娘带来的快乐和活力。表达了作者对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的赞赏。

五、学习写作方法

学会运用语言及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如文中通过豌豆间的对话,将它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描绘的淋漓尽致。不仅使画面生动,还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六、推荐阅读

《生命、生命》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 篇六

1、认识“荚、豌、按、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恐、枪”等16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1、认识“荚、豌、按、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恐、枪”等16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2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对豌豆熟悉吗?在通话世界里,豌豆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了,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教师板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荚、豌、按、僵、苔、囚、框、溢”

“构”是“木”加“匡”;“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绕、曾”

左右结构:豌、按、枪、玻、璃、探、愉、绕,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绕”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角没有一点。

上下结构:曾。

半包围结构:适。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

僵硬:(肢体)不能活动。

预感:事先感觉。

丰满:充足。

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囚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饱满而充分流露。

1、学生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听写字词。

探出愉快盘绕不曾按照舒适恐怕玩具枪

集体订正。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着什么写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板书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1.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

(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

2、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具体说明了想出去的理由?“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已经成熟,想出去了。

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1小组展开讨论,通过阅读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2汇报交流。

分角色读。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4、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

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板书:自高自大)

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板书:满足现状)

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板书:随遇而安)

(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5、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是怎样的?

指名朗读。

(板书:吃掉了落到脏水沟里)

小组讨论后回答。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a.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b.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说成“一个小花园”?

c.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很了不起吗?

d.小姑娘看到豌豆开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我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的内容提出来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出来的。

生:因为这粒豌豆正好落在青苔的缝隙里,适合豌豆的生长。

生:小女孩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出去,即使到院子里都不能,窗台上的豌豆苗正好可以陪伴小女孩,也就是一个小花园,也是母亲一个美好的愿望。

生:一粒自大的豌豆没什么了不起。我还知道小女孩看到豌豆开花心情很好。小豌豆就是希望,是女孩对生命和生活的希望。

7、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慢慢好了?小组讨论。

生:豌豆的成长给了女孩希望,让女孩心情变好,女孩因此变得坚强,所以慢慢好起来了。这就是奇迹,是爱的力量。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飞向世界

第二粒:飞进太阳落到脏水沟里

第三、四粒:射的最远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株植物随遇而安爱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