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碱金属元素教案(精彩4篇)

时间:2014-05-04 02:43: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化学碱金属元素教案 篇一

标题: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

引言:碱金属元素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介绍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一、碱金属元素的性质

1. 电子结构: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是最外层只有一个s电子,这导致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这个电子,形成带正电的离子。

2. 金属性:碱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金属特性,包括良导电性、良导热性和金属光泽等。

3. 与水反应:碱金属元素与水反应会产生氢气和碱溶液,反应越往下进行,反应剧烈程度越大。

4. 与非金属反应: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反应会形成离子化合物。

二、碱金属元素的应用

1. 金属钠的应用:金属钠广泛应用于冶金、制备化学品、制备合金、制备染料等方面。此外,氢氧化钠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2. 金属钾的应用:金属钾主要用于合金制备和冶金工业中,此外还可用于制备无水溴酸、制备染料、制备有机化合物等。

3. 金属锂的应用:金属锂应用于电池工业,如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轻便等特点。

4. 金属铷的应用:金属铷可用于制备光电材料、激光器等。

5. 金属铯的应用:金属铯可用于制备光电材料、激光器、核磁共振等。

结论:碱金属元素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学生通过学习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其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提高对元素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高中化学碱金属元素教案 篇二

标题:碱金属元素的实验教学设计

引言: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本文将设计几个与碱金属元素相关的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一、实验一:钾和水的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钾与水反应的特点。

实验步骤:

1. 取一块小块的金属钾,放入水中。

2. 观察钾与水的反应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原理:金属钾与水反应会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钾。

实验结果:钾与水反应剧烈,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钾。

二、实验二:钠的燃烧

实验目的:观察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步骤:

1. 取一块小块的金属钠,放在铁钳上。

2. 将钠放在点燃器的火焰中燃烧。

3. 观察钠燃烧的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原理:钠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氧化钠。

实验结果: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亮黄色火焰和白色的氧化钠。

三、实验三:锂电池的组装

实验目的:了解锂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实验步骤:

1. 准备锂电池的组装所需材料,包括锂片、锰片、导线等。

2. 按照锂电池的组装步骤,将锂片、锰片等组装在一起。

3. 测试组装好的锂电池是否能正常工作。

实验原理:锂电池是以锂为负极、锰为正极,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

实验结果:组装好的锂电池可以正常工作,产生电能。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同时,实验教学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高中化学碱金属元素教案 篇三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同学讨论、查阅资料,了解钙、铁、锌、碘等营养元素的食物来源。(2)调查市场上有关补钙、补锌等保健药剂,查看它们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课本知识。

(2)通过本课题学习,更加注意平常的饮食营养搭配,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不良习惯。

(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教学重点:

人体的主要元素组成、分类及作用,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

教学难点:

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四、教学准备:

1、学生以“你知道人体内含有哪些元素”为题,在课前进行资料查找。

2、教师在充分估计学生查找资料的情况的前提下,制作好课件。

五、教学过程:

人体为什么要补充这些化学元素?它们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学习过程:学生全班交流“你知道人体内含有哪些元素”资料查阅情况 板书: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学生自我评价资料查阅情况,教师给与引导和鼓励。阅读教材p94学习结论:总结

出人体内的主要元素课件探究结论:阅读教材1.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补充足够的钙元素呢?

2.有些元素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钾和钠等;3.微量元素分为三种,即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有害元素。有必需元素,如铁、锌、硒、碘、氟等,这些必需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讨论与交流:学习总结:食物多样,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六、总结:本课题学习了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动的重要意义,的饮食营养搭配,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不良习惯。 p95相关内容及表ppt)

p93

谷类为主;即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培养关心健康的意识。12—(见课件p95内容,理解以下内容。

多吃蔬菜、ppt),区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水果和薯类;了解某些元素对人的生命活(见

20多种是人体重点是介绍—1

——

有人认为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有人说:药补不如食补,我们的饮食应遵循什么原则?每天吃奶类及豆制品;

通过本课题学习,希望大家更加注意平常

七、习题巩固

1、下列元素在人体中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a、铁元素

b、钙元素

c、锌元素

d、硒元素

2、下列有关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缺铁会导致贫血,因此铁的摄入量是越多越好。b、钾和钠元素在人体内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c、碘缺乏和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d、儿童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可以适当补充些锌元素。

3、下列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一组元素是(a、铅、汞、砷、镉c、铁、硒、钾、碳

4、因人体内缺乏而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的营养元素是(a、铁

b、钙)

b、氧、钙、钠、镁

d、锌、碘、磷、氟c、硒)d、碘

高中化学碱金属元素教案 篇四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常识性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能力目标

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与原子构成。形成了原子结构理论的知识体系,本节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讲述,目的为了分散知识难点,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通过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一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本节课的内容抽象,学生难理解,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讲述原子结构理论,所以本节课知识只要求学生达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教法建议

本节课文谈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运动的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教师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中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我们可以借助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描述,让学生明确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电子层。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 圆圈内填入+8,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弧线就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设想是球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同时还要简要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即: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当电子将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离核稍远的电子层。

通过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进行对比观察,找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核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介绍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氮原子的最外层为2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的结构,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所以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等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们原子结构联系到了一起。通过分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并与具有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相比较得出,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个,易得电子。所以,金属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化学性质较活泼,易形成化合物。这样为介绍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做好的理论准备工作。在讲述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时,可借助课件的动画演示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微观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节化合价的学习,起到了桥梁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

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新课引入]: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又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

[视频演示]:原子的构成板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1.核外电子排布

[讲述]对于氢原子来说,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电子的运动状态没有固定的轨道。它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是一个球形。对于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它的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视频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结合视频2讲述: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称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我们将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的运动区域叫做电子层。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依次向外类推,分别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层,即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板书]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因为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2)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电子层运动。

(3)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第一层。

怎样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呢?

2.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氯原子的结构并讲述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17表示质子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展示: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练习]

1)下列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2)在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下面标出该原子的元素符号

3)画出钠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展示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

[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对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示意图进行观察对比,分析讨论,找出各类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的分类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思考: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什么呢?

小结: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即结构决定性质。

画出na、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讨论]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显电中性?应当叫什么?如何表示?

4.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2)离子符号的写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而所带正负电荷的数目,有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例如: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失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氧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6,得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得负电荷,所以氧离子符号为o2-。

[课件演示]na+及cl-得形成过程。

[思考讨论]铝离子,镁离子,硫离子,氯离子的符号如何写?离子与原子有何区别和联系?镁离子和镁原子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为什么?

(3)离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展示]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质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设问]不同元素的原子是怎样形成化合物的呢?

5.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课件演示]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2)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6.共价化合物

(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课件演示]hcl和h2o的形成过程。

(2)构成共价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板书设计:

第五节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1.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因为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2)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电子层运动。

(3)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第一层。2.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17表示质子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3.元素的分类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4.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2)离子符号的写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而所带正负电荷的数目,有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5.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2)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6.共价化合物

(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2)构成共价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探究活动

原子的秘密与科学家

形式:课外分组查阅资料,课上汇报讨论 目的: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感受科学家们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也对原子结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高中化学碱金属元素教案(精彩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