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学类活动教案(优质6篇)

时间:2011-04-02 05:23: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最新科学类活动教案 篇一

【标题】科学实验活动教案:探索植物的光合作用

【导语】通过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探索植物如何利用光能合成食物。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科学思维能力。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学习使用科学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和数据记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实验材料:若干绿色植物叶片、透明塑料袋、橡皮筋、水杯、水、太阳光或人工光源等;

2. 实验器材:剪刀、放大镜、计时器、温度计等;

3. 实验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保证光照充足。

【三、活动步骤】

1. 引导学生一起观察绿色植物叶片的特点,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解释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利用光能合成食物的;

3.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片绿色植物叶片,并用透明塑料袋将其封闭,橡皮筋固定;

4. 将包裹叶片的塑料袋放入水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确保叶片表面湿润;

5. 将实验组放置在充足的阳光下,对照组放置在室内或人工光源下;

6.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叶片变化,记录观察结果和数据;

7.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探讨为什么实验组的叶片会产生变化;

8. 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条件,并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四、活动延伸】

1. 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条件,探究其他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 设计更多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展示,分享实验经验和成果,增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最新科学类活动教案 篇二

【标题】科学观察活动教案:探索水的循环过程

【导语】通过科学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水的循环过程的观察和实践,了解水的循环原理和地球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能力。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原理;

2. 学习使用科学观察方法进行实践和数据记录;

3.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水杯、水、太阳光或人工光源等;

2. 实验器材:计时器、温度计等;

3. 实验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保证光照充足。

【三、活动步骤】

1.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雨水的来源,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地球水资源的重要性;

2. 解释水的循环原理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水是如何从大气中凝结成雨水并回到地面的;

3.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准备一个透明塑料袋,并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其中;

4. 将实验组的塑料袋放置在充足的阳光下,观察和记录每天的变化;

5. 观察实验组的塑料袋是否出现水滴,以及其他可能的现象;

6. 记录实验组的观察结果和数据;

7.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探讨为什么实验组的塑料袋会出现水滴;

8. 引导学生总结水的循环过程和条件,并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四、活动延伸】

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地球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 设计更多的观察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报告,分享观察经验和成果,增强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最新科学类活动教案 篇三

一、活动题目

纸花儿开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质地纸的观察和比较,使幼儿感知纸的特征及吸水性的强弱。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三、适用对象

3~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面巾纸、图画纸、包装纸、手工纸、白纸、报纸、宣纸、糖纸、锡纸、盆、水、沙土。

五、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用纸做的纸花能开吗?

幼儿讨论。

(1)不能开,纸花是假花,它不可能开花。

(2)能开,因为我们给花浇水,花就能开了

试一试:纸花在哪里能开花?

幼儿分别把纸花放在土里、水里进行观察。

(1)把纸花放在土里。

(2)把纸花放在水里。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纸花在水里开了。

(2)小纸花太干了就不开花;真花在土里能开,假花在土里开不了。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不同质地的纸花(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报纸、面巾纸、宣纸、糖纸、锡纸)放入水中,哪朵开得快?

幼儿讨论。

(1)厚的纸花开得快。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纸花开得快。

试一试:放进去的纸花哪朵开得快?哪朵开得慢?

幼儿把各种材料的纸花同时放入水中并认真观察。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做的花开得慢。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花开得快。

(3)开得最快的花是用面巾纸做的,包装纸做的花开得最慢。

(4)糖纸、锡纸做的花没有开。

(5)面巾纸吸水最快,包装纸吸水最慢。

玩一玩,我做的花儿开了。

将不同颜色的纸花放到花丛中,带领小朋友用喷壶浇花,纸花逐渐开放,体验花开的快乐。

六、注意事项

1.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如幼儿园的条件较好,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让幼儿在充分玩的过程中感知体验并得出结论,同时它还能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指导。

3.活动中最好让孩子卷好袖子,带上围裙,以免弄湿衣服。

七、拓展思路

1.彩色水会不会顺着小棒爬上来?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颜色水(约2厘米高即可),将卷好的纸棒和塑料棒(或玻璃棒)的一端分别放在两个烧杯的颜色水里,观察结果。

2.雨衣、雨伞、窗户、皮鞋、杯子、毛巾、衣服、抹布等物品中,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最新科学类活动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狐狸和狼,使幼儿能区分狐狸和狼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外型特征,并了解它们的共性。

2、丰富词:群居、野兽。复习词:狡猾、蓬松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狐狸和狼

活动过程

一、介绍狐狸

1、提问:

(1)什么动物是很狡猾的?(出示狐狸图片)

(2)狸什么地是很狡猾的?

教师小结:狐狸会装死,会用尾巴把脚印扫掉,会放臭气熏人,会守在兔子洞口,会游水偷鸭子吃,狐狸知道猎人来捉它时还会把放出的臭气除掉。

(3)狐狸住在哪里?吃什么东西?

(草原、树林,专吃兔、鸡、鼠)

二、讲故事:狐狸的一家

三、用比较的方法介绍狼

1、出示狼的图片:这是什么动物?

2、比较狼和狐狸的不同点

(1)狐狸喜欢吃鸡、兔,狼喜欢吃什么?

(2)牛、马的力气、身体都很大,狐狸吃不下,狼怎么吃得下?

(狼的身体比狐狸大,狼是一群一群出来找食的)

(3)狼和狐狸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大小、尾巴)

3、教师小结

(1)不同点

狐狸:狡猾、是一只或两只生活在一起,吃兔、鸡等小动物,尾巴蓬松。

狼:冬天群居,吃鸡、兔、羊、牛、马等动物,尾巴像条绳子,向下垂。

(2)相同点:狐狸和狼都吃动物的肉、都有尖锐的牙齿和爪子,是晚上出来找东西吃,都生活在树林里,没有人养的,所以它们都是野兽。

四、思考提问:

狐狸和狼谁凶?谁比狼还凶?(老虎、狮子等)

最新科学类活动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将物体按颜色进行分类。

2、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旺仔牛奶筒

2、制作好的"会唱歌的旺仔宝宝"范例一个(在牛奶筒内放入一些物品,使之发出声音)

3、布置"旺仔宝宝的家":栅栏(红、黄、绿三色),铺地垫(红、黄、绿三色),地垫上放旺仔牛奶筒(红、黄、绿三色)

4、材料:豆类(红豆、黄豆、绿豆)集中放在小盘中;剪好的即时贴圆片(红、黄、绿三色)

活动过程:

一、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1、以"旺仔宝宝"的口吻激趣

①师出示范例,鼓励幼儿向旺仔宝宝打招呼。

②以旺仔宝宝的口吻说"今天我又来跟你们做游戏了,我的本领可大啦!听,我还会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摇一摇,唱一唱,摇一下,唱一下,摇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领大不大?""你们喜欢我吗?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跟我玩,今天我还请来了许多好伙伴。"(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到"旺仔宝宝的家"里)

2、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① 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这儿有许多旺仔宝宝,看,都有些什么颜色呀?"幼儿介绍(红、黄、绿)让每个幼儿挑选一个旺仔宝宝,轻轻地和旺仔宝宝说说话。

提问:"你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旺仔宝宝?"

3、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练习颜色分类

①设疑:"你们的旺仔宝宝会唱歌吗?""为什么我的旺仔宝宝会唱歌,而你们的不会唱歌呢?""怎样让你们的旺仔宝宝也唱起歌来呢?"

②提出要求:红宝宝说"我要吃红色食物",绿宝宝说"我要吃绿色食物",黄宝宝说"我要吃黄色食物"。

③介绍材料"这些红色食物、黄色食物、绿色食物都在哪儿呀?"分别介绍豆类

④放"找朋友"音乐,要求幼儿边边看边找相同颜色的物体分类、捡放豆豆

5、帮旺仔宝宝戴帽子--找相同颜色的圆片粘贴(封口)

①设疑"调皮的豆豆逃了出来,怎么办呢?"

②用好方法把圆筒封口(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戴什么颜色的帽子)

二、尝试用多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

1、幼儿跟教师一起边读儿歌边摇旺仔宝宝

2、设疑"旺仔宝宝除了摇一摇会唱歌,还会怎样唱歌呢?"

3、幼儿自由尝试、探索,教师观察

延伸活动:(还有许多旺仔宝宝不会唱歌,让我们来帮助他们吧),继续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活动自然结束。

最新科学类活动教案 篇六

一、活动目标:

1、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二、活动重点:

自由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制造不同的声音。

三、活动准备:

1、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脸盆、笔、积木。

2、白纸、塑料纸、餐巾纸。

3、纸杯、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介绍过程:介绍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

2、东西安静地呆在桌子上,一点声音都没有,那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来吗?(幼儿回答,可以让其上来试试。)

(二)分组制造声音。

1、现在请小朋友去试试,看看哪些东西能发出声音来。

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指导。

2、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你们刚才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使它发出声音的?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进行操作演示。

(三)再次操作制造声音。

1、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棒!可是有些东西小朋友还没去试过,现在小朋友再去试试,看看能不能使它们发出声音来,有没有别的办法了。

幼儿再次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说说自己的办法。

(1)你是怎么玩的,你是怎么让它发出声音来的?

(2)你用了几种方法?

(四)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通过玩一玩,发现了声音的很多小秘密,让很多没有声音的东西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你们真棒呀!

五、活动延伸: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发出声音呢?请你们回家找一找、试一试!

最新科学类活动教案(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