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藏起来了》中班语言教案(精选6篇)

时间:2017-03-06 09:48: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谁藏起来了》中班语言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找找谁藏起来了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物品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2.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集中注意力和合作能力;

3.学习使用简单的描述词汇。

教学准备:

1.教具:一些小玩具或图片;

2.准备一些小盒子或者是用布包好的物品。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

教师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装有一个小玩具或者一张图片。教师问:“大家猜猜看,这个小盒子里藏着什么?”鼓励幼儿积极回答。

2.游戏环节:

教师找一个幼儿,让他闭上眼睛,然后教师把小玩具或者图片藏到某个地方。然后教师说:“谁藏起来了呢?你来找找!”其他幼儿齐声回答:“找找谁藏起来了!”被选中的幼儿开始找,其他幼儿鼓励他并提供提示。

3.描述环节:

找到物品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描述这个物品的特征。可以问幼儿:“它是什么颜色的?它有多大?它是软的还是硬的?”鼓励幼儿用简单的描述词汇回答。

4.再来一次:

重复以上步骤,让其他幼儿有机会找到物品并描述。

5.总结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询问他们喜欢这个游戏吗?为什么?并总结他们学到了什么。

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增加难度,增加物品的数量,让幼儿一次找到多个物品并描述。

评估方式:

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描述能力,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谁藏起来了》中班语言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动物找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动物的认知能力;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学习使用动物的名称和一些简单的形容词。

教学准备:

1.教具:一些动物的图片;

2.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动物的名称。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

教师出示一张动物的图片,然后问幼儿:“这是什么动物?它叫什么名字?”鼓励幼儿积极回答。

2.游戏环节:

教师发放给每个幼儿一张动物的名称卡片,然后说:“现在,你们要找到和你们卡片上的动物是朋友的小伙伴。”幼儿们根据自己手中的卡片找到对应的小伙伴。

3.合作描述:

找到对应的小伙伴后,教师要求幼儿们一起描述自己手中的动物。例如:“我的动物是熊,它是棕色的,它有两只大耳朵。”鼓励幼儿们用简单的描述词汇表达。

4.继续寻找:

幼儿们再次根据手中的卡片寻找新的小伙伴,并一起描述自己的动物。

5.总结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询问他们喜欢这个游戏吗?为什么?并总结他们学到了什么。

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增加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让幼儿们更多地认识不同的动物,并学习更多的形容词。

评估方式:

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描述能力,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谁藏起来了》中班语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观察、记忆动物的位置和神情,发现画面中的不同之处,并能清楚地表达。

  2、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两人一套动物操作图片、空房子底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播放课件,提问。

  师:今天玩什么呢?和谁一起玩呢?谁来了?他们是谁?有几个小动物?(9个)

  二、情景展现:

  1、教师继续播放课件——房子。

  师:这9个动物朋友是住在一幢房子里的。

  2、教师根据课件画面内容提问。

  师:这幢房子一共有几楼?最底下的是?(一楼)最高的是?(三楼)中间的呢?(二楼)每层楼有几个房间?(三个)

  3、师:你认识几楼的第几个房间住着谁?

  幼:二楼住着袋鼠。(袋鼠住在二楼的第几个房间)

  师:二楼第一房间叫201。你还认识谁?

  师:犀牛你也认识,你怎么知道它是犀牛。

  师:你们真厉害,小动物们的房间你们都能找到。现在我来考考你们,102住着谁?303住着谁?狮子住在几零几?

  三、动物玩捉迷藏:

  1、教师引导幼儿谈话。

  师:小动物们要和你们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捉迷藏怎么玩的?

  教师小结:捉迷藏的游戏,要有人躲起来,有人找。

  2、游戏:动物玩捉迷藏

  师: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好,让我们蒙上眼睛,倒着数三下,会吗?

  ①动物躲起来(河马)

  师:谁躲起来了?几零几的谁躲起来了?把话说完整。

  师:你怎么知道那是河马?可以看见河马的什么?河马的嘴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再躲一个?蒙眼睛倒数。这次是几零几的谁躲起来了?

  (201的袋鼠躲起来了,302的老虎躲起来了,103的小羊躲起来了)

  ②动物转身(小猪)

  师:看看这里,会让我们找谁呢?(小猪)小猪住在哪个房间呢?我不记得了。

  师:小猪不是在吗?为什么要找小猪呢?(转身了)

  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小猪的脸。现在,我们看到是小猪的尾巴。

  师:原来这次是让我们找转过身的小动物。

  师:这次有几个动物转过身呢?(三个)哪三个?老虎几零几?(302)

  幼:201的袋鼠躲起来了。袋鼠真调皮,刚刚藏起来,现在又躲起来了。

  师:还有谁?(202的狮子)你怎么知道那是狮子?

  师:狮子头上长着长长的什么?(鬃毛)猜猜看是狮子爸爸还是妈妈?

  教师小结:头上长着长长鬃毛的是狮子爸爸。

  ③师:好像一个、三个都难不倒你们,你们都能找到。你觉得你最多能找到几个?

  四、幼儿操作:动物找家。

  1、动物躲起来。

  师:那我们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让它们躲起来,好不好?看看,这次躲几个?倒数几下呢?闭上眼睛躲了啊,10、9、8……

  师:躲了几个?(9个)你能找得到吗?你还记得谁住哪个房间吗?

  幼:101的犀牛、303的河马……

  2、教师出示三层楼的空房子。

  师:桌上也有一幢房子,有一楼、二楼、三个,还有这9个动物朋友,等会请2个小朋友一起,拿一幢房子,把这些动物朋友按原来的位置住回去,2个朋友一起哦,越快越好!

  3、幼儿两两合作操作。

  师:小朋友记住你的动物房子是第几幢的哦,先完成小朋友把房子贴上来。

  4、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互相检验。

  师:有哪幢里的动物住错地方了吗?它应该住在哪里?

  师:我们中二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记性又好,9个动物一个都落的住进了自己的家。

  五、观察动物表情变化。

  师:可是动物朋友们还没玩够,你们想再玩一玩吗?

  师:这次会让我们找什么样的动物呢?

  ①哭的动物(兔子)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下兔子哭了呢?(眼睛闭起来了,有眼泪)

  ②笑的动物(小羊)

  师:那谁笑了呢?谁来学学小羊小的样子。小羊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做了一个鬼脸。

  ③袋鼠宝宝不见了

  师:谁不见了?,让我们去找找袋鼠宝宝在哪里吧!

《谁藏起来了》中班语言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椭圆、折线、弧线、纺锤形的特征。

  2、引导幼儿判断实物所包含的椭圆、折线、弧线、纺锤形。

  活动准备:

ppt、操作材料(简单图形和绿边大卡片)、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流程:

  1、观察图片感知特征

  2.寻找图形巩固特征

  3.游戏活动应用提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弧线、折线、椭圆形、纺锤形的特征

  提问:(直线)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弧线)线宝宝线宝宝弯弯腰,变成一条什么线?

  (折线)我折我折我折呀折,变成了什么线?

  (椭圆形)线宝宝拉拉手变成一个什么形?还有什么东西是什么椭圆形?

  (纺锤形)线宝宝握握手,变出一个什么形?和椭圆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线宝宝线宝宝弯弯腰,变出一根弧线来;线宝宝线宝宝折呀折,变出一根折线来;线宝宝线宝宝拉拉手,变出扁扁的椭圆形;线宝宝线宝宝握握手,一头大来一头小,变成了一个纺锤形。

  二、寻找弧线、折线、椭圆形、纺锤形——帮助幼儿加深巩固对线和图形的认识。

  (一)集体寻找

  1、观察图片

  提问:弧线的高楼里都有谁?弧线藏在哪张卡片里?蘑菇的什么地方是弧线?

  2、寻找。

  提问:折线的高楼里,你选了谁?为什么选楼梯?

  (二)个别寻找——初步应用

  1、提出操作要求:我们来看看操作材料,请你拿出绿色卡片,先看看小卡片上是什么,再想想什么图形和线藏在里面了,最后把它摆到与弧线、折线、椭圆形、纺锤形相应的卡片下面。

  2、幼儿操作

  3、集体验证

  提问:为什么把西瓜和七星瓢虫摆在椭圆的下面?

  折线下面摆了谁?为什么?

  香蕉和月亮摆在弧线下面,对吗?为什么?

  纺锤形下面应该摆谁?为什么?

  三、游戏“找朋友”——应用、提升

  1、(出示实物)问:鸡蛋里藏什么图形?

  闪电身上藏了什么线?

  彩虹身上又藏了谁?

  胡萝卜是什么形状?

  2、提出游戏要求:托盘

下面藏了一张蓝色卡片,请把它拿在手里。看看你的卡片是什么?(提问幼儿,藏了什么线?和谁做好朋友?为什么?)

  3、幼儿游戏。音乐“找朋友”游戏。问:你找到了谁做好朋友?为什么?

  4、(出示公鸡)我还没找到朋友呢,我和谁做好朋友?为什么?

  四、结束语

  那我们去教室看看,还有哪些蓝色卡片可以和很多图形宝宝做朋友。

《谁藏起来了》中班语言教案 篇五

  活动名称:

  谁藏起来了

  活动目标:

  1、初步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小动物在不同颜色背景下的变化。

  2、引导幼儿按数字所在位置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活动重难点:

  重点: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小动物在不同颜色下的变化。

  难点:幼儿能按数字所在位置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活动准备:

  PPT、动物图片、房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第一组小动物,引导幼儿根据小动物的特征说出动物的名称。

  2、教师出示第二组、第三组小动物并说出其名称及特征

  3、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小动物。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看PPT说一说那只小动物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知道发现的?

  2、教师出示其他几组藏起来的小动物,请幼儿说出都是哪些小动物。

  3、“天黑了,小动物都藏起来了,你们还记得他们的位置吗?请按照相应的数字说一说他们的所在位置吧!”

  4、幼儿看图片上的数字为动物找家。

  三、找一找

  1、教师将打乱数字的图片发放给幼儿,请幼儿根据数字找到相应的小动物。

  2、每2位幼儿一组动物图片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谁藏起来了》中班语言教案 篇六

  一、活动目标:

  1、 知道每个动物的最典型的特征,能够理解故事内容。

  2、能够细心找出要找的小动物。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谁藏起来了》ppt、《谁藏起来了》图书经验准备:玩过躲猫猫的游戏。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我们来玩玩躲猫猫的游戏好不好呀?我请小朋友的藏起来。(幼儿自己藏到小椅子的背后。)(教师结合《谁藏起来了》的故事内容,将幼儿找出来如:咦,我看到了XXX的小脸了。让幼儿再次回忆对藏得体验。)

  2.师:好,我请小朋友们坐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很好玩的故事,你们看(教师出示ppt故事封面),这个故事叫《谁藏起来了》(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名字)。故事里有好多小动物要跟我们玩躲猫猫的游戏呢。

  (二)识记小动物们的典型特征

  1.师:我们请他们出来好不好?(教师将ppt翻到故事的第一页)咦,这么多的小动物,我们先猜猜他们都是谁好不好?(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名字,如:哪个小动物的肚子上有个袋袋呀?从小动物的典型特征入手,让幼儿开始知道这个故事的规则。)

  2.师:现在我们把所有小动物都请出来。(教师翻到第二页,再让幼儿识记小动物们的典型特征,并让幼儿学学他们的叫声。)

  (三)谁藏起来了游戏

  1.师:现在小动物们要跟我们玩谁藏起来了的游戏了,小眼睛仔细看哦,他们中间哪个小动物在跟我们玩。(教师翻到下一页)

  2.师:猜猜看,谁藏起来了。(教师提醒幼儿谁的身体我们找不到呀?或者幼儿哪个小动物只露出了头上的脚、眼睛、鼻子和嘴巴呀?)(梅花鹿或者驯鹿)

  3.师:哇,驯鹿被我们小朋友找到了,我们请他出来(教师翻到下一页,指着梅花鹿。)咦,我发现有个小动物哭了,你们找到了吗?

  (教师请幼儿到前面点出来,并说出是谁哭了)

  4.师:原来是小猪哭了,小猪哭了,我们应该说什么呀?(小猪小猪你别哭。培养幼儿之间要互相友爱。)

  5.师:我们再来猜猜看,谁又藏起来了呀?(让幼儿逐渐理解游戏的内容)

  6.教师根据故事的游戏,继续问:典型特征。)猜猜看,谁生气了? 猜猜看,谁藏起来了? 猜猜看,谁头上长着犄角? 猜猜看,谁藏起来了?猜猜看,谁转过身去了? 猜猜看,谁藏起来了? 猜猜看,谁睡觉了? 猜猜看,谁藏起来了? 猜猜看,谁转过身去了? 猜猜看,这些是谁的眼睛?(在故事游戏过程中,慢慢让幼儿知道小动物的特征和游戏的方法。让第一个找到的幼儿上前指出要找的小动物,并给予鼓励,并让所有幼儿学学找到的动物的典型特征,如河马有一张大嘴巴,让幼儿张开大大的嘴巴,体验游戏的快乐和帮助幼儿培养细心地好习惯。)

  (四)活动结束

  1.师:天黑了,小动物们都玩累了,小动物们该睡觉了,咦小动物的小眼睛怎么都睁开的呀,原来小动物们都不想睡觉,不睡觉的小动物是不是乖孩子呀,玩累了就要睡觉的哦?(对)我们叫他们睡觉吧。(让幼儿再猜猜看小眼睛的主人是谁。猜错了也没关系,因为故事的这一页是黑色的底,以及所有小动物的小眼睛,这需要十分仔细的小朋友才能认出是哪只小眼睛是哪个小动物的)

  2.师:那我们小朋友再跟他们说声再见好不好?(教师翻到最后一页,让幼儿跟所有动物说声再见)

  3.师:小朋友们也累了,我们也休息也下吧。

  四、活动延伸

  师

:我把这本书放在小朋友看书的地方,小朋友有空的时候可以再来看看谁藏起来了好不好?(培养幼儿看书和细心的好习惯。)

《谁藏起来了》中班语言教案(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