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亚落日》读后感

时间:2018-09-06 08:26: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亚落日》读后感篇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来体会课文的意境、作者的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题目是:2三亚落日(板书)

(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课件录音。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你感受到什么情感?

2、初读了课文,同学们一定被《三亚落日》这一篇写景短文吸引住了。课文《三亚落日》就是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美妙绝伦 硕大无朋 收敛涨溢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浯:

收敛 涨溢笑颜溅出

玫瑰逊色一盏摇曳

蘸椰子树 搔着 醉醺醺

美妙绝伦硕大无朋赤朱丹彤

悄然无声热带风情玉屑银末

指名读,注意“硕”“盏”“搔”“冠”“悄”“屑”“逊”的读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硕大无朋:硕,大;无朋,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

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4.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第3~5自然段)

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在三亚看落酬艮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学生划分段落。

四、精读训练

1.轻声读课文,画出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

讨论交流。(板书:真诗意)

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

(有诗情画意,能让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试读。

(2)指导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等词句,喜爱、赞美之情)

(3)范读、齐读。

五、指导书写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提示“盏”的书写

第二课时 要求读出(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描写落日语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三亚落日富有诗意的美景,体会作者对三亚落日的喜爱与赞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征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录像:《三亚风光》)

一、导入揭题

1、(引读课题)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三亚,去观赏——三亚落日;

2.齐读第一段。

二、朗读体会,感受热带风情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

1.(出示三亚风光图)听课件朗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板书:热带风情)

3、课文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表现出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

4、交流:蓝蓝的天,蓝透了的海水,低翔的白鸥,挺拔俊秀的椰子树、玉屑银末般的细沙。你感觉这些景物美吗?美在何处?

①“蓝透”、“碧玉般”、“玉屑银未般”、“金灿灿”等词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状美,②“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

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5、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①“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

②“蘸”、“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③“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6、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让人喜爱至极呢?齐读第二段,读出喜爱之情。

三、品读赏析,沐浴日落美景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

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默读课文3—5小节,快速找出其中描写三亚落日的语句,初步感受落日的美。

2、交流找到的句子。

3、出示研读题:

△把你划出来的有关落日的句子细细地读,慢慢地品。

△想一想,哪些描写落日的语句最有诗意,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4、品读“孩童图”

⑴指读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美在哪里。

⑵(课件出示)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引导学生抓住“红扑扑”毫无倦态“、“抖落”等词来朗读体会。相机指导理解“赤朱丹彤”这个表示颜色的词,回忆还学过哪些表示红色的词,并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热烈的色彩。)

⑶课件出示落日图㈠,感悟夕阳的热烈,光芒四射。

⑷作者的想象多么有诗意啊,用了诗一般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太阳的这份活跃,这份热情。(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分行排列成的诗文,配上优美的音乐)。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先范读,再指导朗读,体会这段诗意文字)

5、品读㈡“灯笼图”

⑴指读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⑵出示句子比较。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读,比较两个句子,哪句好,好在哪里。

b、指名交流。(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c、课件出示落日图㈡:主角登场了,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个怎样的落日?(光焰柔和,朦朦胧胧,色彩美,样子也很美)

d、这时的太阳光线是那样柔和,喜欢它的同学,一齐读读。

⑶夕阳在渐渐下滑,这是怎样美妙的一个过程呢?

出示辨析词语。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浮)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下落),刚一挨(碰)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

a、请你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注意文中加点的词,能不能替换成括号里的词,有什么不同?(自己先体会体会,再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b、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巧妙。(比如让学生在黑板上画简笔图区分“悬”与“浮”的差别:“悬”是说明太阳没有靠近海面,离海面还有一段距离,而“浮”说明太阳下面的边缘已接触到海平面。再如“下沉”显得很有力量,慢慢地压下来,具有不可阻挡的气势与力量。“下落”显得速度很快,“刷”地一下就下来了。夕阳落下去是有个过程的。“下沉”比“下落”更准确,更有力量。而“挨”是靠的意思,若即若离;“碰”表示太阳与海面完全接触。“挨”让人感到亲密,“碰”让人觉得生硬。而太阳落下去的过程是静静的,毫无声息的。“挨”比“碰”更准确。)

c、小结:同学们的分析得真深刻,读懂了作者,这就是作者用词巧妙之处,每用一词都是十分讲究,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结合刚才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齐读这段话)。

d、引读:这时,人们都看呆了,惊讶得——

讲解“生怕”一词,引导体会观赏者对日落的赞赏和惊叹,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6、品读㈢“跳水员图”

⑴课件出示:落日图㈢及句子,夕阳是怎么入水的呢?

你觉得夕阳与跳水员像在哪里?(动作敏捷、姿势优美、顽皮可爱)

⑵指导感情朗读这句话。

7、小结:

⑴(课件出示:三幅落日图),这就是三亚的落日,在作者的笔下写得如此栩栩如生,如诗如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引读:刚开始时,——,随后——,最后——

⑵你觉得这三幅图面能颠倒吗?这三个描写落日的比喻能调换吗?为什么?(作者按日落的前后过程,抓住每个过程落日的不同特征,写得形象生动。)

8、其实在日落过程中,不光落日在发生变化,在它的感染下,天和海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文是怎么来描写的?

⑴学生交流(出示描写天和海变化的两句句子。)引读体会:谁醉了?大海怎么醉了?

⑵想象仿写。这景色多美呀,多富有诗意,作者这里也用了诗一般的语言,发挥了充分想象。夕阳下,还有哪些景物也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

(出示练说题)

夕阳映照下,无边的大海醉了,涨溢出玫瑰色的光与彩。天边的落霞醉了,害羞地泛出红晕。海边挺拔的椰子树醉了,亭亭的剪影镶上了金边。那飞翔的白鸥也醉了,洁白的外套染上了金色。还有那玉屑银末般的细沙也醉了,远远地闪烁着点点金光。

„„„„

(提示:可以用上学过的比喻,拟人的手法,加上表示描写色彩的词,学着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一下。)

9、面对如此诗意般的美景,万语千言,凝成一句话——(出示第5节)

⑴齐读;

⑵其实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感受,你的感受是什么?(引导读出不同的感受); ⑶小结:真正的读书就是用心去读,读出自己的情感。

四、总结语

1、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三亚落日那富有诗意的景色,亲身感受到了作者那发自内心的喜爱和赞美。其实风景无处不在,只要心中有“美”,善于发现,你就会发现——(课件出示罗丹的话)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2、让我们用自己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所有美好的事物吧!

五、作业

1、熟练背诵全文。

2、课后阅读巴金的散文《日出》,感受另一番情趣。

板书

像孩童

2、三亚落日像灯笼真有诗意

像跳水员

《三亚落日》读后感篇二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一文用细腻的笔触铺陈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色,蓝蓝的天,蓝蓝的大海,几只洁白的海鸥,银光闪闪的沙滩,椰树婆娑的倩影,一切让人心醉神迷,久久不愿醒来。以此为背景,此时的主角落日上台了,上演了精彩绝伦的独幕剧,如一位顽皮的孩童,又如一只大红灯笼,又像一位训练有素、身手不凡的跳水运动员,美丽至极,荡气回肠。整篇文章行文优美,想象丰富,文质兼美,读上去琅琅上口,让人情不自禁地漫步于绵延不绝的画卷之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体会其色彩美、形体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教学重点】

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激趣——引导——思考——讨论——感悟——迁移 【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小黑板、多媒体。

2、布置预习。【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3.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2.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板书:三亚落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小黑板)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 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1)指名读。(2)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预习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些什么?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第3—5自然段)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四、精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板书:真有诗意)

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有诗情画意,能让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1)学生试读。

(2)说说哪些词句在朗读时应特别注意?(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3)范读、齐读。4.精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三亚是一座海滨城市,它地处热带,所以有许多独特的热带风光。看,这是一张三亚的图片(播放课件,学生观看)你们觉得三亚怎么样?

(2)三亚哪美?怎么美?我建议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词或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讲出理由更好。

(3)全班交流

(4)你能体会到作者对三亚的喜爱之情吗?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

(5)指导朗读: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齐,沙那么亮,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何呢?(喜爱、由衷赞美),读出这种喜爱、赞美之情。

(6)你们愿意把这幅热带风情图画下来吗?(学生画画)

五、写字指导,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提示:

溅、涨: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敛:第二画是“、”,第七画是“-”。

六、布置作业

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读一读,再抄写4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过渡: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在这样的地方看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二、品读感悟三、四自然段:

(一)理清层次,整体把握

1.请观看课文精美的插图,耳朵倾听老师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享受、去感悟,然后思考:夕阳滑落的景象是由哪几幅画面组成的?作者将不同阶段的落日分别比做了什么?

2.同座交流。3.全班交流:

①第一幅画面:太阳离海面还有一段距离,比做“快乐的孩童”。(板书:像孩童)②第二幅画面:太阳挨近海面时,比做“大红灯笼”。(板书:像灯笼)③第三幅画面:太阳投入海面时,比做“跳水员”。(板书:像跳水员)4.自由朗读三、四自然段,整体把握日落全过程。

(二)研读自悟,积淀语感

1.在这三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把它选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讨论评读要点。第一幅:

⑴突出场面热烈壮观;

⑵抓住绘色、描形、摹态的重点词语,感悟孩童形象以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⑶体会作者喜爱之情。

投影映示: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①哪些地方写出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抓住“歪着”、“红扑扑”、“毫无倦态”、“潇潇洒洒”等词语感悟太阳的孩童形象。)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③质疑:“太阳的笑颜”指什么?(结合“金红一色”、“热烈一片”,帮助学生体会当时的壮观场面。)

④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⑤指导朗读。要求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热烈景象的无限喜爱。第二幅:

⑴这时的太阳和第一幅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投影出示:

①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②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哪个好,好在哪里。(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b.引导学生抓住“红灯笼“这一形象的说法,体会太阳发生的变化。借助课件,体会阳光映照在海面上的动人景象。c.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⑶ 出示:兴许是悬(浮)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落),刚一挨(碰)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

a.轻声读这一句,比较原文用词和括号里的词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引导学生理解、区别。b.学生体会后,齐读这一句,突出太阳的顽皮。

⑷理解 “顽皮地蹦跳”:这涉及到一定的科学常识。因为海面上水汽很多,太阳光透过水汽就发生了折射,所以产生了这种现象。这一切在作者眼里都成了太阳的顽皮。

⑸抓住大海颜色的变化“原色——玫瑰色”,体会景色的优美。(理解“涨溢”、“硕大无朋”)

⑹指导朗读。突出太阳的轻快、敏捷。第三幅: 过渡:长时间地看这一轮落日,觉得眼前的这轮落日何止只像一只大红灯笼,看着看着,这轮落日仿佛有了一份生机,有了一份情意。还记得李白的《送友人》吗?里面有这么一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出示)“故人”就是指下文的——跳水员。⑴投影出示:

①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②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a.这两句写法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好在哪里?

(把夕阳落下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b.指名读这一句话。

c.太阳入水悄无声息,水波不惊,消失得那么自然,要读出一种平静之美。引导学生理解:她像跳水员,入海时是“水波不惊,悄然无声”,可见她是位技术高超的运动员。她的身材肯定非常苗条,如果身材肥胖臃肿,入水时就会溅起很大的水花,谈不上优美和赏心悦目了。d.再指名读这一句话。齐读这一句话。

⑵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⑶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⑷读到这儿,同学们知道三亚落日的全过程吗? 出示填空:

金红一色→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悄然地入水

⑸日落是个完整的过程,想不想把这三幅画面完整地欣赏一遍?再读三、四自然段。⑹把自己喜爱的句子背出来,让落日美景永驻心间

三、总结全文

1、师:这美妙绝伦的落日景象让人赞不绝口,心中的千万感慨化为一句话就是——(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2、师:(点击课件)这就是三亚的落日!请同学们在画纸上把太阳滑落的景象画下来,如果有什么话要说,也可以写在旁边。

四、作业设计

三亚的落日是那么美丽,作者描绘的语言是这样美好,你们想不想来赞美一下家乡日出或日落的情景?试着写下

一、两段话。【板书设计】

像孩童

2、三亚落日 像灯笼 真有诗意

像跳水员 【教后反思】

《三亚落日》一课,我通过多种教学思路来让学生感悟落日的美妙绝伦。有现代教育技术地运用,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亚落日富有诗意的画卷;有朗读的训练,以读的训练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有重点字词的体味,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表达的逻辑„„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领略到三亚的美景,也让学生走进情境之中,引起了学生内心的震撼与思考。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在强调个性化阅读的同时,我们仍可以立场坚定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双基”,努力让学生能多读、多悟、多写、多思。

《三亚落日》读后感篇三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课件、投影

第一教时

一、激趣导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

2、三亚落日。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⑴范读(要对学生提出聆听时的要求)

⑵学生自由练读。

⑶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题目一看就知道,怎样改变一下来概括主要内容呢?(这篇写景的短文,主要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

⑷给课文划分段落。

提示课文那几小节直接写三亚日落的美景?3—5节可以作为一个段落。课文第一、第二小节分别作为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练读第一节。

2、指名读第一节,相机正音。

3、从课文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看三亚落日的总体感受怎样?理解“美妙绝伦”和“一点也不……逊色”的意思。

4、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等词。(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5、概括这一自然段段意。(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样有诗意呢?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1、指名读课文。

2、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呢?是一个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的地方。

3、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

交流:

海:蓝透了

椰树:挺拔俊秀碧玉一般

海鸥:洁白

沙滩:金灿灿亮闪闪软软

4、小结:的确,三亚就像同学们描绘的那样,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是一个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的地方。你们看,那里的天和海蓝极了。(引读: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挺拔俊秀的椰子树……沙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作者抓住了海、椰树、海鸥等富有热

带风情的景物来描写的5、同学们,你们喜欢三亚的热带风光吗?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检查生字词

⒈出示生字词。

赤朱丹彤溅出收敛光芒硕大无比玫瑰涨溢

一盏蘸椰子树摇曳搔着醉醺醺软软悄然无声

2、指名朗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悄然无声”的“悄”要读“qiǎo”。

六、写字指导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提示:溅、涨: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芒:-亡下结构,“亡”不要漏掉点。敛:第二画是“、”,第七画是“-”。

2、做课堂练习。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有感情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

(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

投影映示: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①哪些地方写出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④指导朗读。要求抓住关键问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映示: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厂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板书:像灯笼)

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

②读夕阳“在海面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i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映示: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a.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

b、第二句话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指名说。(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日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

d.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e.齐读第二句话。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

为什么要写这些?(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3.通读本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指名读,再抄下来。

4、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课文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含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综合实践活动:

之(1)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

之(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像孩童

2、三亚落日真有诗意像灯笼

像跳水员

(二)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景短文,作者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文章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言清新,可以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

文章开篇点题,“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正当人们急于欣赏三亚落日时,文章却宕开一笔,先写三亚的海“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作者从天写到海,既描绘了三亚海的特征,有为下文写落日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接下来的3、4小节,写三亚的落日,太阳落下的过程,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悄然无声地入水。文章的最后写了作者对三亚落日的赞叹,也呼应了前文。

浓墨重彩的描绘,鲜活的比拟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而如何让学生理解,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景,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词语小黑板、挂图、幻灯、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一、导入

1、日出的美景,我们许多同学都欣赏过,但你们有没有仔

细观察过日落的情景呢?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播放课文录音。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美妙绝伦风情挺拔俊秀软软地活泼

毫无倦态依旧赤朱丹彤溅出收敛

硕大无朋光芒悄然无声边缘缘故

水波不惊顽皮玫瑰涨溢灯盏

①、朗读词语

②、交流词语意思:

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硕大无朋:大得无与伦比。朋,比。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你以为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第一部分(1)点名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第二部分(2)介绍三亚洋溢着热带风情的自然风光。

第三部分(3-5)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四、作业

1、习字册描红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佳句。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方,有一座非常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那里的日落景象富

有诗意,美妙绝伦。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三亚欣赏美丽的落日。

2、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1、三亚地处热带,所以它有着许多独特的热带风光。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欣赏欣赏三亚的热带风光,把你认为最美的热带风光介绍给同学。

2、交流:

海与天——蓝极了椰树——挺拔俊秀

海鸥——洁白沙滩——细腻松软

3、小结:的确,三亚就像同学们描绘的那样,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是一个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的地方。你们看,那里的天和海蓝极了。(引读: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挺拔俊秀的椰子树……沙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

4、同学们,你们喜欢三亚的热带风光吗?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第三——五自然段

1、三亚的热带风光美,三亚的落日更美,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呢?轻声读第三——五自然段

2、日落的过程是有几幅画面组成的?读一读课文3、4自然段,找一找,按时间顺序简要地说一说。

板书:像孩童

像灯笼

像跳水员

3、这三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呢?把他找出来读一读。

4、学生选读交流

帮助理解第三幅:

(1)、你从哪里看出太阳很活跃?

(2)、这时候的太阳和第一幅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3)、在太阳的映照下,海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4)、太阳是怎样落水的?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4自然段

6、看到这么美的日落景象,我们不得不由衷地发出赞叹——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练习说话,总结全文

1、三亚落日的确很美,你们想不想来赞美它呢?请自选一幅,用“三亚落日,你()”的格式说一段话。

2、小结:大自然懂得景象变化万千,只要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细观察,就一定也会发现更多的美。

四、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练习背诵课文,总结课文,完成练习。

一、复习,总结

1、你最喜欢哪些描写落日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2、自由朗读课文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二、指导背诵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2、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画面。

4、轻声练习背诵全文,指名背诵。

三、迁移练习

以“三亚落日”写一段话,选用课文中的词语,从太阳、海水两方面描绘,也可以选择日落时的一个画面描绘。

四、作业

1、摘录课文中描写落日的你喜欢的语句。

2、组词

软()浅()敛()玫()

次()溅()剑()枚()

丹()硕()悄()张()

彤()领()消()涨()

3、多音字组词

悄qiao()

qiao()

附板书:

2、三亚落日

像孩童

真有诗意像灯笼

像跳水员

《三亚落日》读后感篇四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二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些什么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第3—5自然段)

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四、精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板书:真有诗意)

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⑴学生试读。⑵说说哪些词句在朗读时应特别注意?(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应读出怎样的感情?⑶范读、齐读。

五、精读第二段。过渡: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那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1、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板书:热带风情)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2、课文中写三亚美丽的热带风情,写到了哪些景物?(海水、天、白鸥、椰子树和海滩上的细沙。)

3、课文中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齐,沙那么亮,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何呢?(喜爱、由衷赞美)

5、指名读,请读出这种喜爱之情。

6、指导背诵。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一、二段。

《三亚落日》读后感篇五

三亚落日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描写三亚落日时的美丽景色。先用细腻的笔触铺陈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色,蓝蓝的天,蓝蓝的大海,几只洁白的海鸥,银光闪闪的沙滩,椰树婆娑的倩影,一切让人心醉神迷,久久不愿醒来。以此为背景,此时的主角落日上台了,上演了精彩绝伦的独幕剧,如一位顽皮的孩童,又如一只大红灯笼,又像一位训练有素、身手不凡的跳水运动员,美仑美奂,荡气回肠。整篇文章行文优美,想象丰富,文质兼美,读上去琅琅上口,让人情不自禁地漫步于绵延不绝的画卷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通过关键词句的分析感悟,培养语感。

2、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句切入,进入情境,与自然对话,发挥想象,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3、引用相关文本资料,凸现“人与自然”的主题。教学准备:学生练笔《假如我是那只飞翔的海鸥》、习作《感谢这一切》;课文配音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链接,顺势导入

(某有感情地朗读片断。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四下张望,急切地想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师(放低声音,作神秘状):这篇文章的作者呀,就是陆文龙!其实,上次作业中写得好的同学有很多,这是其中的代表。(学生们的脸上都流露出兴奋之情。)【教学点评】课伊始,巧用学生的作业导入,不请作者读,而请朗读好的同学读。这样,既提高了美文的感染力,又给教学增添了一些悬念,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设想自己是三亚海面上飞翔的海鸥,会怎样飞行?思绪会放飞在宽广无垠的海天一色处,情感与想象相互交融,文思斐然。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对上节课的总结,又为学生尽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搭建了较高的认知、情感及语言的平台,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意境。

二、辨析词语,积淀语感 【片断点击】

[小黑板出示语段: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浮)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下落),刚一挨(碰)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 师:(指名读)请注意文中带点的字,如果换成括号里的字,有什么不一样? 生1:我想在黑板上画图区分“悬”与“浮”的差别。(指着简笔图解释)“悬”是说明太阳没有靠近海面,离海面还有一段距离,而“浮”说明太阳下面的边缘已接触到海平面。“悬”还表明这轮太阳置于天与海之间,无所依托,静静地悠闲地停泊在半空中。生2:“下沉”显得很有力量,慢慢地压下来,具有不可阻挡的气势与力量。“下落”显得速度很快,“刷”地一下就下来了。夕阳落下去是有个过程的。“下沉”比“下落”更准确,更有力量。生3:“挨”是靠的意思,若即若离;“碰”表示太阳与海面完全接触。“挨”让人感到亲密,“碰”让人觉得生硬。如果换用“碰”字,我似乎还听到了“轰”的声音,而太阳落下去的过程是静静的,毫无声息的。

师:同学们的分析得真深刻,体验得很到位。这就是作者用词巧妙之处,每用一词都是十分讲究。给读者以无限的品味与咀嚼的空间。结合刚才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教学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言与思维是同构共生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直觉、理解和感悟能力。通过语言的训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言语的积累与感悟。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在特定的语境里,学生在言语经验与心理机制的积极作用下,“潜心会文”,通过换词辨析,细细推敲,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与精妙,同时,他们还感觉到了词语的“份量”、“温度”、“音质”与“可亲近性”。这些都是“如水在口,冷暖自知”鲜明而生动的语感积淀。

三、探究阅读,人化自然

生2:是一位跳水运动员(还有学生欲言又止)。

师:孩童也好,跳水运动员也好,既然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她总该有自己的相貌、个性和动作吧。读读这些语段,小组讨论讨论,想想,落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童?又是什么样的跳水运动员?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们讨论无章可依,便及时叫停。强调要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在认为有意义的词句上做上记号,发表见解时做到有根有据。二次讨论气氛和效果明显好转。)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1:太阳像一位乡下的野孩子,在外面疯玩了一整天,临下山时,还是野劲十足。

生2:我觉得太阳是冬天里的一位小姑娘,而且还有点害羞。不知是冻的,还是羞的,涨红了小脸,正低着头,摆弄自己火红的蝴蝶结呢。

生3:我认为此时的太阳多么像一位心底善良、纯真的儿童呀,在告别白天的时候,还把最美丽的色彩留在人间,把世界装点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生4:作为跳水员,夕阳入海时“悄然无声,水波不惊”,说明她是位技术高超的运动员。她的身材肯定非常苗条,如果身材肥胖臃肿,入水时就会溅起很大的水花,谈不上优美和赏心悦目了。

四、借力美文,心生敬畏

像红灯笼

三亚落日

像孩童

像跳水员

师:面对此情此景,万语千言,唯有一声感慨。(出示小黑板: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生:(女生读――男生读――齐读。学生读得十分投入。)

优美的音乐响起,伴着海浪涌过的涛声,海鸥声声的鸣叫显得空灵悠远。一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教师事先给她的一篇习作《感谢这一切》。

最新《三亚落日》读后感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