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考察调研报告(经典3篇)

时间:2013-06-09 05:13: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精准扶贫考察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及问题分析

摘要:精准扶贫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贫困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某省某市的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分析了其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考察调研、实施效果、问题分析、改进建议

一、引言

精准扶贫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了实现扶贫目标而推出的一项重要政策。通过对某省某市的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可以了解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推动扶贫工作的发展。

二、实施效果分析

1. 脱贫人数增加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使得该省该市的贫困人口数量有了明显减少。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许多贫困户成功脱贫,并逐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为整个地区的扶贫工作树立了榜样。

2. 收入增加

通过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工作,贫困人口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扶贫项目的推动,为贫困户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能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3. 教育医疗改善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也使得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政府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加大了投入,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使贫困人口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三、问题分析

1. 帮扶力度不够

在考察调研中,发现一些贫困户的帮扶力度还不够,导致他们无法真正脱贫。帮扶措施的实施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同时也需要更加精细化的帮扶计划和措施。

2. 市场化转换不够顺利

在产业扶贫方面,尽管政府提供了许多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但由于市场化转换不够顺利,许多贫困户的产业发展仍然面临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化转换的力度,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机会。

四、改进建议

1. 加大帮扶力度

政府应当加大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同时,还需要制定更加精细化的帮扶计划和措施,确保帮扶工作的有效实施。

2. 加强市场化转换

政府应当加强市场化转换的推动力度,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机会。通过培训、技术支持等方式,提升贫困户的产业发展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五、结论

通过对某省某市精准扶贫政策的考察调研,可以看出该政策的实施效果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扶贫工作的发展,需要加大帮扶力度,加强市场化转换,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精准扶贫政策的目标,让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改善生活条件。

精准扶贫考察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摘要:精准扶贫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某县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考察调研,分析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精准扶贫、考察调研、农村经济、影响、启示

一、引言

精准扶贫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了实现农村扶贫目标而推出的一项重要政策。通过对某县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考察调研,可以了解该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为其他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1. 农产品产量提升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使得该县农产品产量有了明显的提升。通过提供良种、农技培训等方式,农民的种植技术得到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得到了提升,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2. 农业产业链延伸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也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政府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合作社等方式,帮助农民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3. 农民收入增加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开展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项目,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启示

1. 发展特色产业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中,发展特色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同时也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引进龙头企业

政府应当加大引进龙头企业的力度,帮助农民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通过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农民可以更好地融入市场,实现农产品的有效销售。

四、结论

通过对某县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考察调研,可以得出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相应的启示。发展特色产业和引进龙头企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合作机制,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考察调研报告 篇三

精准扶贫是一项全新工作,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办法、具体措施,这是一篇关于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为稳步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月14日至15日,县长**、副县长**率县政府办、县民政局及各乡镇管理区主要领导一行15人赴**、**两县,就精准扶贫的方式与方法实地考察学习,两县主要领导参与陪同。

一、考察情况

考察团分别参观了**县**片区、**片区、**片区、**茶业集团以及**县**片区、**镇等地方,每到一处,考察团听取了各参观点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介绍、查看扶贫实施作战图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台账、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两县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给考察一行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考察主要成果

**、**两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精准扶贫、拔除穷根的根本出路,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为统领,坚持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整县推进、金融扶贫等举措,整合资源,全面发力,展开扶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取得显著成效。

(一)精神脱贫转民风

**、**两县,在精准扶贫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业,一手抓扶志,**县以**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让一批道德楷模、身边好人的故事登上乡村文化墙、走进广播电视,使之成为**的草根明星、百姓学习的标杆。**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发源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村由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随处可见,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全县百姓的精、气、神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神奇裂变,使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在这里,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融为一体,亲切而自然地走进千家万户,孕育良好民风。

(二)做实产业引富民

在精准扶贫中,**、**两县围绕生态好、环境美、农民富的目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理念,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培植产业中发展生态,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赢。

举全县之力,招引外援,全力争取乡土能人回归故里,以茶叶、核桃、药材、魔芋、养殖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其中,蒋家堰镇**片区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3900万元,注册成立****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创建**锦源绿化造林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转土地6700亩,投入3500万元,发展红豆杉、美国红火箭等珍稀苗木63万株。土地流转后,五个一点的收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即身富力强的农户外出打工收入一点、土地流转以每亩700元的标准收一点、自留土上产一点、每年在合作社挣一点(公司每年向流转土地农户提供50个劳动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资计算,每户农户每年至少可以挣到5000多元劳务工资)、合作社红利分红分一点。

同时在发展家庭式种养殖方面推出以奖代补、直补农户的相关政策,比如:养牛3头以上,每头补助300元,养猪按实际出栏数,每头补助100元,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2000元,发展一家商店补助1000元等补助措施,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其他产业。

(三)金融支撑精滴灌

2014年以来,针对银行不敢贷和贫困户贷不到、贷不起、还不了的突出瓶颈问题,**县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县邮储政银互惠贷、助农贷、扶贫贷贷款业务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放大了扶贫资金,缓解了扶贫投入压力。2014年,**县政府安排2000万元,整合其他担保资金1亿元作为扶贫贷款风险基金,整合贴息资金15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810万元),吸纳邮储银行、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4家银行,按贫困农户1:5、企业1:10的倍数发放扶贫贷、助农贷、互惠贷、助保贷、绿满园、富路通、小额农贷、农户小额贷、致富牵手贷等9个品种的金融扶贫贷款。

为确保扶贫资金的规范运行,**县根据脱贫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大小,设定了贷款额度、贴息年限标准。对贫困户扶贫贷款额度每户不超过1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3年,第一年全额贴息,第二年贴息90%,第三年贴息80%;对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2年,每年贴息50%,其中,对带动贫困户占比达到50%或年带动贫困户脱贫达到10户以上的给予全额贴息;对县域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1年,贴息50%;金融扶贫创新资金主要投向全县各类发展生态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及龙头企业。县扶贫办、县邮储银行对申请扶贫贷、助农贷的农户,逐户调查,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发展计划,解决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贷款用得好、能归还、有效益。

(四)全面整合齐推进

统筹扶贫、发改、移民、国土、住建、残联、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搬迁项目资金,坚持三为主 (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进中心村安置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统一规划、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建房试样,采取村级修建集体宿舍安置贫困户或农户自建给补助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连片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和消危、旧房改造,从而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下段工作建议

**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气候

条件、经济实力和贫困层度与**、**两县相比,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我们理应对精准扶贫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结全我县当前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观念、树新风

当前部分干部职工仍把精准扶贫工作等同于以往的三万工作,满足于发个文、联个村、包个户、给点钱、走走看看,嘘寒问暖。还有部分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们应学习两县把精神文明创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扶贫理念,干部精准帮扶、群众受惠感恩,将干部群众的扶贫工作思路回归正确导向,扶贫先扶志。要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扶贫氛围,做到扶贫扶谁、怎么扶、扶到什么程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建试点、立标杆

精准扶贫是一项全新工作,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办法、具体措施。要在干中学、学中干,以星星村为试点,以点带面,全县推进。一是学习两县重调查、强基础的做法,抓基础台账建设。切实做到六有、五清,六有即有申请表、有信息采集表、有脱贫方案、有结对承诺书、有五评审核表、有房屋或能够反映贫困户生活现状的全景照;五清即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二是学习两县精准扶贫、规划先行的思路,抓村级规划。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土壤、水系、地理环境,在农田水利、特色优势产业、饮水安全、生产生活用电、交通、农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林业和生态等方面认真研究、合理规划,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制定村级基础建设发展规划和产业项目发展计划。三是学习两县树典型、强宣传的经验抓扶贫氛围。在全村开展身残志不残、十星级文明户、敬老之星等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身边的典型人、典型事迹,做到电视有声、墙上有影,同时加大扶贫相关政策、村级发展规划、结对帮扶思路等宣传力度,营造扶贫与扶志相结的氛围。

(三)立规矩、重考核

规范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工作机制,建议县政府尽快出台《**县扶贫攻坚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乡镇管理区、县直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提拨重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专班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明确奖惩措施,保障工作经费,引导各乡镇管理区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攻坚上,引导县直各单位协调各种资源参与扶贫攻坚,切实担负起扶贫攻坚的重要职责,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精准扶贫考察调研报告(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